近期,由suncitygroup太阳集团的于晓慧、孟一真、张珺老师领导的《数康智汇》调研团队,深入探访了唐山市首佳健康中心。他们围绕AI康养产品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工作,目的是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康养领域的应用成效、识别存在的问题,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。此次调研分为与蒲文慧院长的专业交流,以及学生与老人的互动访谈两部分,多维度剖析AI康养产品的实际应用情况。

与院长深入交流:洞察AI康养现状与未来
在与首佳康养中心院长蒲文慧的对话中,以AI技术在康养领域的应用全景逐渐展开。当前,智能AI产品已在首佳健康中心落地生根,智能机器人、巡回消毒机器人以及危险区域智能警报系统等,为康养服务带来了新的变革。这些AI产品凭借高效、持续工作的特性,显著提升了康养服务的效率与安全性,为老人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保障。
蒲院长也坦诚指出了AI产品存在的短板。在人文关怀层面,AI产品缺乏人类独有的情感温度,难以给予老人心灵慰藉。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,由于对体力要求高,现有AI机器人在力量和续航方面的不足也暴露无遗,难以完全满足高强度的护理需求。

谈及未来AI产品的发展方向,蒲院长特别提到了老人认知错乱问题。她提出,应从预防、治疗和恢复三个阶段入手,充分发挥AI技术的优势。在预防阶段,利用AI产品进行精准评估,提前发现认知风险,并开展针对性的认知训练,将康养中心“治未病”的理念落到实处。在治疗环节,目前主要依赖药物抑制兴奋神经,但往往伴随着抑郁等副作用。蒲院长期望未来科技进步能带来非药物治疗和康复方案,有效减轻老人及其家庭的痛苦。
对于心理关怀类AI康养产品,蒲院长认为目前功能尚不完善,对用户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,无法满足非自理老人的实际需求,难以达到预期的心理关怀效果。基于这些现状,蒲院长为AI康养服务应用提出了两大方向:一是作为辅助工具,助力护理人员和专业医生进行决策;二是针对老人康养生活设计产品时,务必深入了解用户真实需求,确保产品功能与市场供需相匹配。
学生与老人互动:倾听真实需求与期望
在本次调研的学生与老人互动环节,学生们先承担起知识普及的责任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老人们详细介绍人工智能康养产品,像能实时监测心率、血压、睡眠等生理数据并及时预警的智能手环,可感知睡眠状态、分析睡眠质量并提供改善建议的智能床垫,以及能协助老人开关灯光、寻找物品的简单生活协助型智能机器人,帮助老人们建立起对AI康养产品的初步认知。

随后的问答环节,学生们耐心询问老人AI康养产品的使用体验,老人们积极分享,有的提到智能手环数据查看和理解困难,有的表示智能语音助手语音识别效果不佳。学生们进一步追问改进建议与担忧,老人们纷纷表示,最希望升级语音识别系统,增强对不同口音、语速的识别能力,还期望产品交互更具人情味,操作也能简化,最好通过简单触摸或语音指令就能完成各项功能。
通过此次调研活动,学生们收集到了丰富且真实的数据,这些一手资料对AI康养产品的发展意义重大。从数据以及和蒲院长的交谈中可以看出,老人们对AI康养产品既有认可也有期待,这为产品的优化升级指明了清晰的方向。AI康养产品的研发与改进,不能只着眼于技术层面的提升,更要将用户需求放在首位。在未来的发展中,应着重提升语音识别系统的精准度和适应性,通过优化算法和大量样本训练,让产品能够准确理解不同老人的语音指令,打破交流障碍。在人情味塑造方面,研发人员需深入研究情感交互技术,赋予产品更具亲和力的回应方式,使其在与老人交流时能给予温暖、贴心的反馈,从单纯的功能实现向情感陪伴拓展。操作简便性的改进则需要从产品设计的源头出发,简化操作流程,采用更直观、易懂的交互界面,降低老人的使用门槛。只有全面满足老人们提出的这些需求,AI康养产品才能真正融入老人的生活,切实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,推动康养产业借助科技力量实现更人性化、更高效的发展,让科技的温暖惠及每一位老人。
2025年3月2日